急性肠炎的主要表现是发烧、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大便中有大量血液等。在严重情况下,可导致脱水、肠穿孔、电解质紊乱、休克等。临床和急性胃炎同时发病,也称为急性胃肠炎。
1、原发性小肠吸收不好综合征:本病的典型症状是脂肪性腹泻。大便颜色较浅,多为油脂或泡沫,常漂浮在水面上,气味较臭。常伴有腹胀、腹痛、乏力、体重减轻、出血等营养不好表现,病程长,病情轻而重。
2、特发性结肠炎溃疡:该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。这是一种免疫相关疾病,主要为溃疡,涉及结膜粘膜,在年轻人中更常见。腹痛常在左腹部或腹部压痛明显,伴有肠音亢进。症状包括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和营养不好。
3、肠结核:起病缓慢,多位于右下腹,可出现阵发性绞痛,肠音增强,常大便习惯改变,干燥,稀稀交替。轻则稀便,重则粘液、脓和血便。可能有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食欲减退。体检显示只有右下象限有压痛。辅助检查:红细胞沉降率增高,结肠细菌试验阳性,大便培养可发现抗酸杆菌。
惠州友禾医院胃肠科医生强调,胃肠疾病发病率高,初期症状较轻,时好时坏,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,重症时通常会伴有并发症。因此,一旦出现与胃肠疾病相关的症状,患者一定要认真对待,及时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,错过更好的治疗时机。